(原标题: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NCCN:新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指南纳入MYC基因检测)
美国国家归纳癌症网络(NCCN)日前更新了充满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攻略,新攻略将致癌基因MYC检测作为肿瘤免疫组化检测计划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加以整合归入。新版攻略还强调了荧光原位杂交在MYC易位检测方面的价值。
在2014年的NCCN年会上,NCCN非霍奇金淋巴瘤攻略专家组主席Andrew D. Zelenetz博士标明,1.2014版攻略中反映出的改动是根据近期的数据成果做出的,数据标明DLBCL中MYC的表达与承受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医治的患者结局较差相关。
Zelenetz博士指出,最近几年涌现出的新数据标明,MYC表达或许与结局特别差相关。事实上,咱们发现起作用的不光是DLBCL中MYC的表达,而是MYC和BCL2一起表达。开始发现,MYC基因和BCL2基因都存在易位的肿瘤患者的结局十分差。
一起存在上述两种基因易位“两层冲击(double-hit)”的现象相对罕见,仅见于大约6%的患者,但新呈现的数据显现,在承受R-CHOP (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医治的DLBCL患者中,免疫组化检测成果提示实际上超越40%的细胞都存在MYC蛋白表达,再加上超越70%的细胞都存在BCL2 蛋白表达(相当于“两层冲击评分”为2分),这类患者的结局比那些承受R-CHOP医治且两层冲击评分为0或1分的患者要差得多。
关于两层冲击评分为2分的患者人群,他们的缓解率明显下降,总生存期和无发展生存期也都明显削减。纽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医学教授Zelenetz博士称,上述患者不再仅仅少量。事实上,前来就诊的患者中大约30%都存在这种状况;重要的是,这与细胞的来源并无严厉的相关。
这一数据被广泛引证,以作为MYC阳性肿瘤医治的根底,事实上这也正是该数据所反映的状况。但是,这一数据也屡次被误解为反映了两层冲击淋巴瘤的医治。实际上关于上述患者,只要1例或2例真实存在‘两层冲击’淋巴瘤,因此它反映的其实是MYC阳性淋巴瘤的医治,已知这类患者的结局与BCL2缺失的MYC阳性淋巴瘤患者十分类似。
实际上,现在还没有针对水柱患者的循证规范医治,因此迫切需要在这类患者中展开前瞻性临床试验。由于缺少文献数据,且这方面的临床试验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攻略并没有给出相应的医治引荐。
新版DLBCL攻略的一些其他改动如下:
- 删除了关于I、II期非大型(直径小于10 cm)疾病医治计划中“存在不良风险要素”与“不存在不良风险要素”的区别。Zelenetz博士以为,不管是否存在不良风险要素,引荐医治定见是相同的。但是他一起指出,是否存在不良风险要素或许决议了结局的差异,这也是老版攻略对此进行区别的原因。
- 有关前期患者印象学随访复查的改动。老版攻略引荐“医治完成后2年内,CT扫描不超越每6个月进行一次,之后仅在有临床指征时展开CT扫描”,新版攻略改为“仅在有临床指征时进行CT扫描”。
- 有关III、IV期疾病引荐定见的等级改动。关于呈现缓解的疾病,后续医治主张“持续选用R-CHOP计划共6个周期”被确定为1级引荐定见;针对“医治完毕后从头分期为完全缓解”的患者,引荐定见“考虑初始大型疾病选用放疗”从2B级定见改为2A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