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火车夜话 | 开往巴黎的夜车上,我们的特稿记者与时装编辑聊了一宿)
米兰时间1月19日下午4点多,《时尚先生Esquire》时装周报道团队登上了开往巴黎的高速列车TGV,车上人不多,还没有到都灵天就已经全黑,断绝了观看沿路阿尔卑斯雪山美景的念想,车厢温度又低,只好抱团取暖,聚众聊天。两位之前在人物类媒体工作的特稿记者充分发挥了他们追问的特长,在七个多小时的火车之旅中把五位时装编辑同事问了个底朝天。
虽然时尚杂志早已在中国蔚为大观,它们致力于时装文化的普及也有多年,但对一般公众来说,时装编辑多少还是一个混合了神秘光环与刻板印象的群体,所以这次火车夜话,你可以纯粹当作一个好玩(或者有用)的谈话来读,也可以把它视作一次努力:我们试图搭起一座桥梁,帮助普通读者理解一个职业,它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它的本质与正在发生的变化。火车夜话会分上下两集推出,今天是上半部。
本刊时装组在米兰火车站前合影
贾晖,时装编辑,男
Q:这次时装周带了什么衣服?
J:带了两套正装,一套比较那种正式的、礼服感的,一套羊毛感的用于搭配。两件羊毛大衣,一件皮大衣。一条牛仔裤。三双鞋(正装鞋、靴子、运动鞋)薄毛衫三四件。高领一件。衬衫的话一个蓝色、一个白色衬衣就够用了。
Q:带秋裤了吗?
J:带了两条,因为要换。北京我也穿。
Q:时装编辑穿秋裤有什么忌讳吗?
J:秋裤从上面露出来是特别灾难的事情,穿的时候往下翻一点儿。
Q:时装周期间所有编辑都非常忙碌,你最狼狈的时候什么样?
J:今天早上起来整理行李(要转场去巴黎),出门看秀的时候脸都没洗,头发也乱的。我不化妆,百分之七八十的男性时装编辑应该都不化妆吧。
Q:作为时装编辑最不能容忍?
J:满场转找不到座位,很尴尬。有时候标了ABCD区,有的没标明,就要内场人员引一下,有时候人比较多,随便指一下,那你还是找不到。
Q:为什么秀场大家都是挤着挨着坐?恨不得互相坐在对方腿上?
J: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到。座位安排上可能就正好一个人的平均(臀部)宽度,不会给你多一点点空间。品牌担心出现冷场。这样的话,空一两个人根本不会看出来。你要有空的品牌很没有面子,上座率不够很尴尬。昨天看某个秀,国内某杂志可能晚到场了空出四个座位,公关脸都绿了。
Q:看秀时坐哪儿很重要?
J:头排不再被时尚杂志垄断,没有之前那么(寸土)必争,杂志主编们的地位没有之前那么稳固了,坐在二排、偏角落里都有的。现在街拍红人、网红、博主(特别红的)会出现在头排了。来这边都是公关请的,有些人比较作嘛,之前听到(其他资深编辑说)时装周故事,有人进去看到位子是第二排,转身就走了。
Q:你这次是第一次来时装周现场看秀,有没有跟预想不一样的东西?
J:我倒觉得抽身于秀场外的你是客观的,反而你在其中是被影响的。当你不去在意音乐、不去在意氛围时,你才会觉得衣服好像还是那件衣服。但你在那个氛围里就是让人有好感啊。
Q:时装编辑如何看秀?
J:因为要写稿,会提前先想。比如拿到秀卡瞬间,上面有动漫人物,有二次元的涂鸦,就想这个秀是不是偏二次元,到现场就会找一些踪迹。音乐响起的时候,确实是动漫的风格,慢慢一步步去认证之前的想法。一般音乐响起就在想稿子第一段这么写。
Q:没写稿负担的时候关注点在什么?
J:全心全意放在衣服上,甚至先看看地面啊,之前要写稿的时候,完全没有心思去看看模特走的那条道,是那种在机场看到的那种带凸点的铺在地上的防滑垫,会想这个地是纯为了好看,还是配的鞋子会比较休闲,因为配正装鞋就比较怪嘛,果然出来的都是休闲的板鞋跟拖鞋。
Q:时装编辑看秀时最无法忍受什么?
J:受不了那种为了抢镜头,刻意打扮得怪异的。但也有欣赏的,比如有一位男士穿个白色丝质排列印花睡衣,披深色大衣,还觉得挺好看挺大胆的。
Q:秀场上什么行为会让你翻白眼?
J:不友好吧。位子比较窄,有时候让人挪一挪,就给你个冷漠脸。那没办法,就挤进去,挤成一条也要挤进去。(笑)
Q:为什么T台上的模特都看起来那么冷酷?
J:为了把所有关注点focus到衣服上。 比如某品牌的秀传达迷彩精神,模特脸都被涂成迷彩,这时候人脸更不重要了。
Q:作为时装编辑,你有什么职业病?
J:爱看别人穿着。我看女孩甚至会看眼睛,看眼睛画的怎么样。(跟另一个熬夜工作的女同事说,你下眼睑应该要遮一点)
Q:最不能忍受外界对时装编辑的刻板印象?
J:觉得我们爱挑刺、作。有些人是真作,有些人是一点都不作。
Q:作为男刊时装编辑,最受不了男士怎么打扮?
J:我个人受不了男士高跟鞋,有的穿上之后,再穿上特别紧身的裤子,看下身看不出男女。
Q:每月多少钱会花在衣着打扮上?
J:五分之一收入。一个月计划买一个外套,或一双鞋。
Q:哪些瞬间有那种做这行真好的感觉?
J:亲眼看到设计比较好、比较喜欢的设计师的秀,置身其中,当时那种情绪就是觉得,跟看图片、视频完全不一样。
Q:听说你们写稿时,描述衣服有时候会词穷?
J:会形容词枯竭。
Q:怎么解决?
J:没办法,有时候品牌也没有很大翻新,就一定会词穷。春夏固定一部分词,春夏过去了就搁一年……明年春夏再用啊。(笑)
Q:哪些词属于春夏?哪些属于秋冬?
J:我看我最近写的稿子啊……(拿手机打开微信,读)属于春夏天高频词汇,比如说轻便啊、透气啊、度假感。正装的话,质感啊、裁剪啊、布料啊、纹路啊。秋冬的话,强调布料的稀有性、工艺的复杂性、奢华、剪绒。太平常的款式,真头疼,只能用极简啊、必备基础啊(笑)。
Q:时装对普通人来说重要吗?
J:时装跟生活相关。一件衣服真的能看到一个人的很多东西。他想表现什么,属于什么。
贾晖在火车上
卢红红,时装编辑,女
Q:这次时装周带了什么衣服?
L:23公斤。三分之二都是咱们往期杂志,给品牌看。
Q:这也是你第一次来时装周,有什么出乎意料的地方?
L:一天经常是早上起来水都没喝,饭都吃不上,去跑秀。之前(对这个辛苦)没有切身体会。以前接触的都是平面图片的,这次是三维走秀。身历其境在那看是完全不一样的。每个piece(单品)都盯着看,看材质和特点。衣服共同点、想通点,猜测衣服设计师的灵感是什么。一点都不放松,会害怕错过东西。噔……就走完了。
Q:在秀场里观察到哪些有意思的人?
L:某场秀时,一个坐轮椅的胖胖的男士,非常邋遢,旧衬衫,披了一个很旧的披肩外套,阔大的黑色西服裤。秀场每个人花枝招展、光鲜亮丽,一看他就不一样,很认真,一直在拿小本子在记。还有就是,发现日本报道团队穿得很生活化,特别日常。每回他们都坐在我们中国编辑对面一排。羽绒服搭个围巾,穿牛仔裤。你知道在秀场,很多人都会穿这个秀场的单品,或者戴这个牌子过往的饰品什么的,但日本团队就比较中立。
Q:看秀时,有哪些着装方面的禁忌或规矩?
L:对设计师尊重,比如看dior的秀,未必要穿单品,但最好穿品牌风格的服装。如果看A的秀穿B家的衣服,会有一点不尊重。
Q:哪些秀令你异常激动?
L:下午下飞机,米兰第一场,在大王宫的秀。到了地方看到那个城堡里,啊……怎么那么宏伟,整个人超兴奋。刚刚从北京十几个小时飞来,穿越了,太不真实,跟北京太不一样了,地上的statue都风化了,都是几百年的遗迹。就觉得非常震撼,就觉得wow,太不一样了,很兴奋。
Q:在时装周,写稿压力大吗?
L:有灵感激发的的时候,写稿会特别流畅,特别激动。没有激发的时候,你就一直在挤。呃……(一边说,一边在火车餐桌上模仿在手如何在键盘上抽搐……)
Q:对普通人来说,懂一些基本的时尚常识重要吗?
L:挺有必要的。时不时尚也不一定,穿得干净、利索很重要,是对人基本的尊重。在这个行业里的话,(穿着得体)是对工作的尊重,有时尚sense是必要的。
Q:作为时装编辑,自己买东西会看中什么?
L:更会注重衣服的质感、质量,要经得起穿。鞋和包会强调质感,不买廉价的,衣服也许会考虑快时尚。平均每个月花2千左右。做编辑之后,知道流行元素是什么。每个人对美的见解不一样。坚持你的时尚风格,自信。
Q:最不能忍受外界对时装编辑的刻板印象?
L:身边的朋友,总觉得时装编辑光鲜亮丽,穿很好的衣服,高大上,总是见明星什么的。其实你的辛苦别人也不知道,自己知道就好。也不能否认(做时装编辑)很幸运,比如时装周,第一手知道本季流行元素,这么幸运地来国外,跟走在世界时尚前端的艺术家、明星、设计师什么的一起,也有光鲜亮丽的一面。
Q:作为时装编辑哪些东西是禁忌?
L:假货!是对设计师和整个行业的侮辱。这个绝对不可以出现。
Q:作为时装编辑,哪种男士打扮你不能理解和忍受?
L:比较看不太习惯的穿牛仔裤提得超高,提到这里!(用手夸张地模拟把裤子提到胸口状……)衬衫扎皮带里面,邋邋遢遢的样子。
Q:外界对时尚编辑有哪些误解?
L:觉得我肯定全身都是名牌。
Q:哪些时刻让你有“做这行真好”的感觉?
L:写的稿子有人读,有人留言。觉得要对读者负责任。更享受我提供信息,影响读者。这个点让我感觉非常的满足。
Q:有什么职业病?
L:看衣服现在材质和内衬的质量。女孩子不能不洗脸,就去出门看秀。实在不行就戴个墨镜。女孩子还要化妆,自己也自信,别人看了也清新。
Q:时装编辑的工作哪些部分最有魅力?
L:因为是时装编辑的原因,有机会比别人早知道下一个季的趋势,你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东西,别人比你晚知道,预知了,这个感觉蛮好的。
Q:你进入行业之后,觉得对物质欲望增加还在减少?
L:尽量控制物欲。不看我就不会买,看了我也许就会买。我是加强我自己的信念,你的穿着不能说明一切,你的个人经历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加强这个东西去跟欲望抗衡。比如,我喜欢创作的东西,喜欢即兴表演。身边环境很重要。看不同的文化,看不同的人。
Q:这个行业有哪些你觉得不习惯或者不太喜欢的部分?
L:peer pressure。
Q:被人认为是在在聚光灯下,被认为应该如何行事,所以也会对你形成压力?
L:对,我听过一句话,“你如果想要怎么穿,看老板怎么穿再穿,这才穿得对”。现在还是这个样子,被拉扯着,一直都很纠结。你本来的信念不是这样的,迫使自己变得像他们想象中的样子。试着去融入吧。一直做妥协,比如我相信的理念跟时尚的理念有的不一样,既然不一样,我觉得还是做自己。你们的问题好深啊……
连夜赶稿,红红跟我们聊完就在车上睡着了……
编辑5(该同事要求化名),时装编辑,男
W:我们的红红已经被你们从意大利聊到了法国,你们说吧,打算把我聊到哪儿去?咱们设定一个destination好不好?
Q:打算聊到公海上去。
W:我可不想当10万+的男主角!(编注:请参考《时尚先生Esquire》一月刊重磅特稿《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
Q:如何在秀场里看出一个打酱油的外行?
W:就是穿得特别过,各种花枝招展,又没有质感,拼命在秀场外等着被街拍的“wannabes”啊。就等着被抓着街拍,很刻意、很做作。真正high level的人都是很低调的,穿得很有质感,这点很重要。
Q:作为时装编辑会在秀场上对哪些人或者行为翻白眼?
W:拎着刚买完东西的购物袋去秀场。最受不了抢人座的,还有自拍的,背景墙也要拍,秀场也要拍,抓住一切机会展示自己。
Q:和明星合影呢?
W:从来没与和明星合影过。工作范畴内的,见怪不怪了。
Q:在秀场上要是刚好坐在明星旁边怎么办?
W:他拍他的,我就在旁边把脸遮上(摆出扭过头的姿势),因为他们要拍照吗,我不想被入镜,每次都被拍得特别丑,这么着才能显示出明星的美啊、路人都是素人啊。有时候也挺奇怪的,跟800线男明星坐在一起也能被拍,真是够了。我们的point是,为什么网络媒体要拍800线男明星……
Q:怎么避免自己被拍丑照?
W:没办法,躲不掉的……哦对我还特别不能忍受的是,妈呀,有些媒体记者找不着自己的位置,还带着摄影师,摄影师也不知道精简自己的设备,还带着特别大的架子往座位上坐,特别awkward……你们说这讨论的话题,应该给我买杯咖啡!(然后我们请他吃了三明治……)
Q:碰到过的最雷人的事情?
W:有的人自带摄影师拍照,就很怪异啊。不过做6年时装编辑,人打扮成什么样都能接受了。
Q:有让你眼前一亮的人吗?
W:有啊。就是美国那些不做杂志的买手们,穿的特别好,真的很有质感。哦对,那个谁(美国一个街拍大叔)现在可土了,可low了,自己把自己作死了。
Q:怎么向一个时装外行解释“质感”?
W:质感是一种感觉吧,不是说出来的东西,你看这个人就比较有质感,这是共性的。有钱有品就形成了,很简单,真的,这个东西和钱是分不开的。干时尚业没那么多old money吧,old money干嘛要干时尚这个苦逼行业啊。
Q:编辑生涯最狼狈的时候?
W:(贱贱的语气)我们的生活都很fancy啊,都没有狼狈的时候。
Q:请正面回答问题……
W:机场、火车站,大包小包的。也还好吧,跟品牌必须要socail,大家都要开心,开心还要喝酒,喝完酒还要回去写稿子,11点,困得不行不行的,写不了了,就要早晨6点钟起来写。social之后的afterwork比较辛苦。之前的人生真的不是这样的!之前的就是看秀,回来再做时装周报道(杂志专题)。但现在也挺好完的,一结束就发回去,各方认可度还挺高的。
Q:说一次看秀看哭的经历。
W:早TM忘了!那次应该是音乐吧,听哭了。
Q:说一次看秀惊到的经历。
W:已经来时装周六年了,没有那种新奇、亢奋的感觉了。其实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延续吧,比如相隔两季你会发现一些女装的元素用在了男装上,或者上一季的东西这一季怎么演绎。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国外的老编辑一写就特别到位,因为他从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过来, 他经历了这些东西,但这些东西必须是要去积累的。最难忘的……去年1月,巴黎一场秀好几个模特露着下体走出来。现场大家都很淡定。
Q:假装淡定吧。
W:真的很淡定。就像昨天吃饭一把餐刀突然飞出来,然后杵在我手边,我的脸上就没有任何表情,然后跟服务员说,你拿走吧。
Q:最不能忍受的对时装编辑的刻板印象。
W:势利吧。其实在这一行干久了不会这样,特别把自己当回事反而是那些没底气的。
Q:有哪些外界对时装行业的批评你觉得是中肯的?
W:没什么中肯的,自己穿的跟shi一样还批评我们呢。把自己先穿好吧(笑)。
Q:有哪个瞬间你觉得在这一行真好?
W:哪个瞬间?啊,亲爱的我们给你一个折扣,7折哦!(大笑)其实这一行最好的一点就是每6个月你会更新一次自己的知识,很多新鲜的东西。每6月我们就删掉一次sample list,过季了就是过季了,就变成设计师的文档和未来可以参考的东西了。
Q:时装行业的哪些部分你觉得可以用神圣或者接近神圣的词来形容的?
W:好philosophy哦……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你们读一段某品牌昨天的新闻稿,“过去的轨迹并非是停滞与僵化的遗留,也不仅是被尘封于美术馆中的陈列品。它们应该被视为能点燃曾在时光的星火,点燃那些曾在时光中既存的易爆物 (das Gewesene)。让引发的星火不断交织,让过往与现今在此相逢,让未来成为更为华美的星河。(德国哲学家本雅明W. Benjamin)
……在此定义下,本季的服装犹如从散落各处的碎片中信手捻来的艺术组合:再现时刻展露对新的领悟,藤蔓错纵且无从预料;流畅堆叠的过往,无序地扎根于现在(法国后现代哲学家G. Deleuze);那些曾在的幸存者,脱胎换骨,成就了全新的美学。……在过往的局限中,从所未有且超乎一切的毁灭冲动,成就了创新冲动(俄国政治家巴枯宁M. Bakunin)。透过一连串对过去的否认、扭曲、颠覆,与再赋意,新一季男装重写了新鲜且令人动情的时刻,跨越了感官与欲望的界限。逾越感官,恣意尽兴,并且不断敞开渴求着各种诠释与可能。”
Q:你还没回答问题呢……
W:品牌的感染力吧,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舍得花钱去做那么大的一场秀,能把秀场变成一个航空公司check in的地方,这些都是魔力。当然也是branding,也是为了销售。对了,还有一点,就是你对时装文化的理解,比如某品牌,左胸一个斜插的口袋,你会知道那是来源于二战时送情报用的专门口袋。设计师从已经被人遗忘的历史里找到一个单品,然后去重新诠释它,你会觉得和设计师有共鸣,这个时候你会觉得有神圣的东西。
Q:你这次带了多少衣服?
W:没带多少。我有一个原则:所有在欧洲买的衣服,都不会再带回欧洲。因为去年有半年我每个月都飞一次欧洲,就发现一些在欧洲买了的东西又带回来了,感觉自己成了东西的搬运工。不爽。干久了对奢侈品都麻木了,只是好东西的确是好的,你需要这个东西,知道去哪儿买,知道怎么更精明地去买,但并不是刻意去追求这个东西。
Q:你会逛快时尚吗?
W:只会逛优衣库买基本款,我今年夏天买了五件海军蓝的T恤,39块钱一件。不能再分享了!把家底都分享出来了!
Q:哪些男人的打扮是你根本无法接受的?
W:穿得邋里邋遢的,一双脏鞋。
Q:你会想要解救他们吗?
W:臣妾做不到。能力太小了,无力回天。不过现在好的一点就是国内很多人是想穿好一点,有这个心,只是他们不知道去哪里买,我觉得大家也会穿得越来越好的。其实哪怕你穿得特别时尚,在那里穿手工、相信手工精神传承的人眼里,也可能一文不值。最高级的应该是有钱、有好的教育背景,也懂得欣赏这种手工工艺,所以他们穿得很得体,得体是特别重要的。其实我是很容忍很多人穿得不好看的,我们也是因为有了这个工作才会机会接触到很多奢侈品的,才有机会见过世面。术业有专攻,时装只是我们的专业,我们会关注衣服,但不会以衣取人。
撰文/杨潇、钱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