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那些成就于马桶之上的巨匠与杰作)
这大概是shi上最爆笑的一篇强行科普,下一次如厕你将成为“shi学家”。
首先,对你的马桶表示感谢,因为有它,你过得比国王还要舒坦。帕拉蒂纳女王公在1695年10月9日给汉诺威选帝侯夫人寄去了这样一封怪异的信件:
“您可真幸福,能在您想屙屎的时候就去屙屎,那就去痛快地屙屎吧!……我们这里可不一样,森林边的房屋里没有茅坑。我不得不憋着屎到晚上,要去外面屙屎,这让我气愤,因为我喜欢自在地屙屎,不坐在任何东西上面。此外,所有人都看着我们屙屎;旁边经过一些男人、女人、姑娘、小伙、教士和瑞士人……您可以由此看到,没有痛苦便没有快乐,如果人不用屙屎,那么在枫丹白露宫,我会感到如鱼得水般的自在。”
美丽的夫人来到森林可能并不是为了幽会,而是为了自由地屙屎。
中国有“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说法。在法国,这句话大概是“各人自扫门前屎”。16世纪的巴黎,不是醉死在Guerlain的香水中,而是醒脑在粪便的恶臭里。当时还不具备成熟的排污系统,人们只能将粪便倾覆在街道上。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为了整顿“屎业”,颁布了永久性法令:
不论其处于何种身份和等级,毫无例外,……均要在每天早上6点,3个小时一班,清扫自己门前,堆在墙根,包括污泥、粪便等等……
然后就会有挂着铃铛的大车,叮叮当当地准时来收屎。如果你门前的屎没收拾好,就会被惩以10个巴黎苏的罚款,而如果你是收集者而没有按时去,那么你不但将被处以100巴黎苏的罚款,甚至还会有牢狱之灾。
多米尼克·拉波特这样描述这段历史的意义:“在我家门前,我捡起的这一小坨屎,它属于我,没有人可以毁谤这坨屎形状的好坏。这一小坨,它是我的东西,但它也将是我的标志,是我与邻人有所区别的明显符号:整齐、匆忙还是恶心,属于他的那一坨绝不会成为我的。”
被打入私领域的粪便被个体化,归属其主人,这一进程对应的正是现代社会的个体意识。也就是说,当你认识到这是你自己的屎的时候,你才认识到了你自己。
“没有熊掌,可以吃鱼。没有鱼,可以去天坛采荠菜。饭后没有保龄球、KTV等等娱乐,我们可以散步,体会食物在身体里被消化、吸收,然后我们大便。大便不仅仅是一种娱乐,简直是一种重要的修行方式。”跟冯唐一样,通过大便修行者大有人在。
法国历史作家米什莱在他的日记里写道,当他缺乏灵感的时候,他就去厕所呼吸令人窒息的臭味,给他的精神注入活力。举重运动员在举重前都会闻一瓶神秘的药水——纯度100%的氨水,这跟闻屎是一个道理,因为粪便会产生使人兴奋的氨气。
《德国历代同日大事记》(1752)中记录了一个使用粪便制剂永葆青春的故事。
一位女士通过使用一种粪便制剂,即使年过花甲,仍保持着着世上最美的皮肤和最好的面色。下面是她用来获得用品的方式。她派遣一位年轻男仆在镀锡的铜盆里解手,铜盆所配的盖子严丝合缝地盖着。解手结束,盆子立刻被重新盖上,以防挥发出它所含的任何内容,而当年轻人认为一切已经冷却,他小心地收集挂在盖子下的液体;他将液体放进一个小瓶子,作为女主人梳妆用的一种珍贵香水来加以保存。这位女士每天都用它来清洗面部和双手,通过这种芬芳的脂粉,她发现了终生保留美貌的秘密。
从厕窥人倒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妹尾河童在《窥视厕所》一书中记录了49位日本名人的厕所,让那些学者、艺术家、文化评论家、建筑师、棋手等各界名流心甘情愿地将自己最隐秘的角落、他们对厕所的理解甚至怪癖,昭示于人。
棋士米长邦雄说,自己在用洗净式马桶冲过后还会去浴室洗洗屁股,所以是个屁股比嘴干净的男人。听说米长先生常会对夫人说:“喂!拉出漂亮的咯!快来看!”这让人想到莫扎特,莫扎特也很喜欢说些粪便或放屁的事情,信上常会写些“满怀爱意地放个屁‘噗——’”之类的话。
漫画家加藤芳郎因为喜欢厕所,在1966年便出版了漫画《便便物语》,不幸的是画到24回就“便秘”了。“在路上看到好粗的一条狗屎,不禁就自言自语起来:‘真羡慕那条狗啊!能拉出这种大便。’”对于加藤先生而言,排便简直就是宇宙的中心。因为动了大肠、胆囊、盲肠三处手术,所以加藤先生非常关注健康,粪便就是他确认健康与否的关键线索。
作家山口瞳不喜欢“洗手间”这种说法:“那哪里是洗手的地方,明明就是拉屎放尿的地方嘛,干嘛装模作样?从中学时候就这么觉得。一想到现在连自己也这么用,感觉更讨厌了。难道没有恰到好处的称法吗?”年轻时,山口先生冲进厕所却发现忘了带纸,只得把内裤脱下来擦屁股,虽然觉得可惜,也只好扔掉。
作家野坂昭如对痔疮的描写很有趣,但他表示:“作家会写痔疮,表示他已经想不出其他题材了。和脑溢血、心脏病不同,把痔疮写得越深刻就越滑稽。”河童先生问:“已经治好了吗?”野坂先生乐观地说:“不,现在还是好朋友。我从十七八岁就会脱肛,如果跑出来,把它塞回去就好了。”
作家佐藤爱子因为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被关在厕所里过,所以只上自家厕所,而且不能关门。后来和女儿在去欧洲旅行的飞机上,第一次使用了飞机上的厕所。结果一关上厕所门,她就吓得边上边发抖,完事后头晕眼花连字都看不清楚。有块牌子写着“用完的纸请勿冲入马桶,请丟置此处。”佐藤女士认真地瞅了瞅,但连个洞都没看到。善良的佐藤女士想,如果把纸丢进马桶,万一把马桶堵住了可不行,二话不说,马上把“用过的纸”用卫生纸包成一团,卷起上衣把那一团塞在内裤和裙子中间,一脸若无其事地回到了座位上。后来才知道,“用过的纸”指的是擦手纸。
河童先生本人也坦白了自己的糗事,“真气死了!”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被取了个外号“吃大便的”。有一天,他跑到后山去大便。和往常一样,他用树叶擦好屁股,瞧瞧大便,看到有颗完整的豆子混在里头。“会不会就在这发芽呀?”他边想边看,还把它搅一搅。没想到,一回头三个损友鬼鬼祟祟地笑着看他:“看到了哦。看到你吃大便了。”结果隔天,“吃大便的”名号就传遍了学校。
大概从明天开始,厕所里又会诞生许多哲学家,只是要提醒你一句:如厕过长,小心便秘。
编辑/谢如颖 文/严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