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古代中国人以何为潮?)
近来随着“芈月传”、“琅琊榜”等古装剧的热播,我们呆坐在电视机前,共同怀念长袖舞风的年代和重情重义的故人。正史野记里的只言片语,就足以被编成几十集电视剧,我们现代人真是对古代充满了幻(yi)想(yin)。
大家经常能看到关于古装剧服装、习俗不符合史实的吐槽,其实呢,时尚风潮从古至今一直都有,而且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浪。今天我装就和大家说一说,各朝各代到底流行什么,究竟何为潮人。
【秦汉】侠义最潮
所谓“侠”者,就是赈人危急、铲奸除恶的正义化身,是实现社会公义的完美形象。因此,崇尚侠义是中国古代社会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秦汉时期侠士辈出,慕侠之风弥漫于整个社会。可以说,这一阶段是中国古代侠士之风最为炽烈的时期。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上至公卿贵族,下至贩夫走卒,多以奉行侠义为荣,侠义在当时俨然成为一种“时尚”。
秦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侠客当属墨子。墨子,名翟,他所创立的墨家学说在战国时期与儒家学说同为“显学”。墨子出身低微,亲身体会过下层百姓之苦,所以对于“兼爱、非攻”,墨子不仅限于言说,更是身体力行,践行自己的理论。在战火纷飞的乱世里,他带领着墨家学派穿梭于各国之间,抗强扶弱,消弭战祸,求取和平。楚国攻宋,墨子派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持守城装备帮助宋国,又以机智交锋,迫使楚国退兵而去,使弱小的宋国得以保全。
【魏晋】隐士最潮
魏晋时期是一个动乱的年代,战乱杀伐与阴谋充斥,士人生活艰难。但它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人们极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从曹魏正始,社会流行起老子、庄子的译著,读书人的眼光从儒家转到了道家。他们开始思考人生、思考生命,希望回归自然,这一时期出现的竹林七贤就是很好的例子。
“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他们拒绝和黑暗的权贵合作,行事磊落不羁。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有的嗑药(五石散),有的裸奔(以天地为炉),有的长期不洗澡(与山巨源绝交书),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他们代表的“魏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
【隋唐】女权最潮
隋唐时期社会进一步开放,民族多样性和封建盛世繁荣。这时期的女子喜好奇妆,面部化妆多姿异彩。曾经在长安妇女间流行的“泪妆”,因其“状似悲啼者”而得名,即两腮不施红粉,只以黑色的膏涂在唇上,两眉画作“八字形”。除了面部“浓妆艳抹”外,女子盛行穿胡服、戴胡帽、穿男装,也体现出唐朝女人的开放。
唐朝男女界限不十分严格,男尊女卑的思想和男女授受不亲等等道统观念淡薄。女人普遍饮酒,并把饮酒微醉视作一种美,所以后世才有“唐朝豪放女”的美誉。另一方面,女子婚姻束缚较少,妇女再嫁相当自由。在武则天时期,女权势力达到顶峰。武则天的男宠中,除了薛怀义这样专职的供其享受的男妃外,还有“兼职”的朝臣、近侍,如柳良宾、侯祥云等。据说,有不少处男因在床上表现欠佳,不能让女皇帝满足,都让武则天处死了。
【宋】撞色最潮
历史变迁,沧海桑田,各朝各代的风潮皆有特色,对它们的介绍暂且告一段落。回归到现代中国社会,也有一款车的问世,引领着颇具中国风的时尚风潮——比亚迪“宋”。
对于现代中国人而言,座驾早已超出原始代步工具的定义,成为我们肢体、品位与气质的外在延伸。当时尚与品质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主题、当互联网+思维与智能化科技完美结合,比亚迪“宋”应运而生。
它打破单一色彩的桎梏,拥有五种双色车身配色。运用沙漠边缘理念设计的流畅线条、接近敞篷的时尚悬浮车顶、全景天窗。男人装特邀张俪和任重这对时尚Icon出镜,共同演绎一场“心潮路放 双色倾城”的时代风尚。
宋不但拥有触感与质感出众的大面积软内饰,还配备了先进的PM2.5绿净系统和NVH降噪性能,让私密的驾乘空间更加舒适愉悦。搭载的Carpad多媒体,内置Wi-Fi模块,满足刷微博、聊微信、看电影、打游戏等日常娱乐需求。第三代360°全景影像,各种科技配置一应俱全,科技正是如此成就生活。
双模板的宋搭载了领先行业的全时电四驱技术,具备“三擎动力、高效节能、快速响应”等优势,加速性能堪比百万级豪车。完美配搭的动力系统,让你无惧山路、雪地、沙地、涉水等全地形全路况,始终勇往直前。
对了,这是广告,是Advertisement,法语:Publicité,西班牙语:Publicidad,俄语:Реклама,阿拉伯语:إعلا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