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斯诺克,中国绅士闯英伦-当代健康
换个姿势看新闻,换个态度看中华!— 当代健康
分享到:

花式斯诺克,中国绅士闯英伦

2020-09-22 00:37:28 来源:芭莎男士编辑:fashion浏览次数:0

(原标题:花式斯诺克,中国绅士闯英伦)

几年前还有人称呼梁文博为“斯诺克小子”,比起同年纪的丁俊晖,好像后者就多了几分成熟稳重,前者则是打球“神鬼皆惊”的旋风少年。实际上,梁文博今年已经28岁,接近而立之年。多年的伦敦定居生活,和更加丰富的比赛经验,也逐渐让他沉淀为一个场上动静相宜,场外笑眼放电的阳光绅士。无疑,斯诺克是一项自带魅力光环的绅士运动,而对梁文博来说,它已经彻底成为生活。

▏南方以南,高手云集

梁文博7岁开始打球,从黑八一直打到花式斯诺克,13岁入黑龙江省台球协会进行专业训练,每逢周末,举家迁徙,离家80公里,从肇庆远赴哈尔滨上课。2001年,已经练球七年的梁文博作为代表参加全国青少年比赛,一路挺近四强,信心爆棚,直到在场上遭遇丁俊晖……“第一次看见他(丁俊晖),我的感觉就是恐怖!不可思议!我原来觉得自己练的不晚啊,也算是童子功,没想到差距这么大。”彼时梁文博还不知道,对丁俊晖这样一早就定下要做职业球手的人来说,自己每周两天,所谓远赴本省省会的训练根本就是儿戏。对方8岁就去南方训练,南方以南,高手云集。

打台球有个说法,北方十六彩,南方斯诺克。九球、十六彩更偏重于杆法,打法粗广、具有动感。斯诺克偏重于准度,更加细腻、更具绅士风度。想看国内斯诺克的最高水准,首先要看香港,由于历史因素,那里与斯诺克的发源地英国联系最为紧密,斯诺克盛行一时。然后是广东、东莞和深圳,不仅专业球员聚集在此统一训练,民间高手也常在台球厅神出鬼没。比赛结束后,梁文博也打算动身去南方了。他拜托父亲,通过中国台球协会的关系,找到了丁俊晖的父亲丁文钧,跟他到深圳学习打球。就这样,场上初次邂逅的高手,成为了同门师兄。

说起丁文钧,邻居曾这样评价他:“丁文钧像个老板,做买卖八面玲珑,没有他算不过来的账。凡事都爱讲究个成本,能走着去办的事就不坐车,除了没事爱打台球,什么不良嗜好都没有。”这样一个凡事都爱讲究个成本的师傅,却并不担心给儿子多树几个对手,训练起梁文博,也是严苛非常。基本上,梁文博在深圳的每一天,都是用时间表给刻出来的。早上8点起床跑步,9点开始台球训练,12点吃饭,一点半到五点半接着训练,短暂休息之后,再从晚上8点一直打到夜里11点。一年到头,连外出吃饭的时间都很少,要是能有特别好的朋友请文博和丁俊晖一起出去吃个火锅,对他们来讲,就是最开心的事儿了。

但实际上,训练更多是对体能、专注力和耐力的培养,外加练习一些角度和用杆方法。

比如你会好奇为什么打斯诺克,还要花那么多时间去练跑步?因为真正到了赛场上,尤其是决赛,35局分胜负,那将是一整天的鏖战,无论脑力还是体能,都是极大消耗。要想在短时间内提升球技,还得是外出参加比赛,与高手过招,总结经验。

▏十年鏖战,对决奥沙利文

提起斯诺克,更多的人则会想到奥沙利文、希金斯这样的英伦名将。犹如身在武林江湖,这些名将高手各有其绰号。罗尼-奥沙利文绰号“火箭”,击球速度快,擅长速战速决。在其职业生涯中,奥沙利文共获得过59个冠军,13次单杆满分147分。战胜这样的对手,梁文博用了整整十年时间。

自03年闯入世界级选手队伍开始,梁文博就把奥沙利文作为试图超越的目标。2009年,梁文博凭借优异的表现,顺利进入上海大师赛决赛,与名将奥沙利文对决。09年上海大师赛上的奥沙利文简直是睥睨天下,首轮5比0零封冷面杀手多特,次轮5比2淘汰中国香港名将傅家俊,1/4决赛淘汰了中国神童丁俊晖,半决赛6比1打得巫师希金斯毫无还手之力,决赛面对职业生涯第一次闯进排名赛决赛的梁文博,奥沙利文难免流露一丝轻蔑。后来的战况如大家所知,奥沙利文10比5拿下冠军,他嚼着口香糖,举起奖杯,没有特别喜悦,仿佛这一切都是手到擒来。事后,梁文博回忆道,虽然失败,但是与这样的高手对决,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战术层面,获益匪浅。其实,我们当然可以想见,对于竞技项目选手来说,输赢有多么重要。官方套话说的再多,也不如打一场胜仗来的痛快。

此后,梁文博不断通过国际型赛事磨练自己,并与儿时的竞争对手丁俊晖成为配合默契的好搭档——他们甚至联手拿下了2011年世界杯的冠军。这在英伦选手常年盘踞在世界排行榜前十的斯诺克世界,掀起了不小风波。回忆起与丁俊晖配合夺冠的情形,梁文博到现在还掩不住笑意:这是特别有意思的一个事儿!斯诺克世界杯赛,每个国家代表队要派两名选手参加。但和其他比赛不同,在通常是孤军作战的台球桌上,他们也要玩双打。两名代表轮流出杆,算一次。丁俊晖性子慢,沉默寡言;梁文博性子急,活泼好动。最难的地方,在于丁俊晖右手持杆,而梁文博却是个左撇子。持杆方向不同,有利于自己的最佳角度就不同。这要怎么配合的好呢?但梁文博说,事情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里:“毕竟我们从小长大,对方什么球路,下一步怎么走,彼此都特别熟悉。比起其他国家的双人组合,这一点占了先机。另外就是旁观者清嘛!世界杯好玩的地方在于,两个人可以商量着打,你出杆的情况怎么样,一下来,我就会跟他说。来回这么一商量,事情就成了。”

数年比赛,梁文博也总结出很多致胜心得:以前性子急,容易被对手抓住破绽。最可气的一种对手会故意磨人。他明明可以打的很快,就因为知道我比较急,轮到他时,故意思考来思考去,就是不出杆,真能把人急死。我知道他是故意的,就是想在场上,让我不那么淡定。以前经常中招,现在不会了。打的越久,心态也越来越平和,不会轻易被对手打乱节奏。

想赢的时候,当然也会给自己打气,心里说“这次拼了”,但往往又不能拼。这也是斯诺克不同于田径等爆发型项目的地方。难就难在不能“拼”,不能过于兴奋,一激动肯定会失误。当然也不能闷,要把握火候。

2013年,在斯诺克国际锦标赛上,梁文博再次与奥沙利文对决。他在1-4落后的不利局面下单杆破百,连赢5局,终于6-4完成逆转,迎来了生涯至关重要的一场胜利。这之后,就在赛场上,梁文博一声怒吼,数次挥臂,当场吓坏了不少人。有评论说作为斯诺克选手,这么做未免有损绅士风度。但他们不知道,梁文博这是想就此,将生涯最惨痛的记忆一扫而光。毕竟,回首十年职业生涯,以往四次交手,梁文博无一例外全部告负。“能够打败奥沙利文,给自己增加很多信心!”

▏定居英伦 中国绅士追求更高境界

梁文博现在的目标是成为世界排名前十的斯诺克选手,当前,他排在第二十位,距离目标还有十个人的差距。“那你觉得需要多久能实现这个目标呢”“一两年吧!”一两年时间,与长达20-30年的选手职业生涯相比,并不长。

早在2004年,梁文博就已经远赴英伦自费参加比赛了。那时候接待他的是世界斯诺克学院,百度之,感觉阵势十分强大。但透过采访才得知,其实所谓的世界斯诺克学院并不正规,就是一个中介组织,是早年间来英国的中国球员办的。一些中国及亚洲的学员去的早,想帮着后去的球员对接一些赛事报名、接送等杂事,并收取一定费用。后来人多了,才成立学院。

十年过去,梁文博早跟斯诺克学院没了关系,现在的他,和奥沙利文隶属于同一家大型经纪公司。对此,梁文博感到很满意:“现在伦敦的这个经纪公司,正规、省心,能帮我搞定一切比赛与赞助活动。”

已经定居伦敦的梁文博,英语也有了长足进步。11年,梁文博与丁俊晖携手取得冠军后,面对海外采访记者,他不敢开口。“当时就是英语不好。怕说错被笑话,干脆就不说了。”后来还是丁俊晖给他当了翻译,免去一些尴尬。现在,梁文博面对记者,已经能够交谈自如。

“我会在训练间歇,花时间不断充实自己,学英语也好,健身也好,读书也好,多了解球以外的东西,不断思考,才能对整个职业生涯更有帮助!”

“斯诺克最大的魅力在于场上变数太多,烧脑!但它又不像象棋,不能思考太多步数,没有固定套路可循,往往只能看对手出击,走一步,看一步,随意应变。打得好了,叫杆人合一。当然有一把合手的球杆也很重要,球杆与身体一起,身体与脑力同步。梁文博现在的球杆跟了自己3年,用的是定制款,由英国最著名的球杆制作者庄-派瑞斯亲手打造。“专业球员都会按自己用惯的重量、长短、木头材质、硬度来挑选球杆,我喜欢比较硬一些、长一些的。”梁这样评价道自己的球杆。

如果用三个字来评价梁文博现在的生活,应该是:在路上。每年参加15个左右大型比赛,耗时九个月,赛季一开始,就是马不停蹄,奔波各国。但往往去了就比赛,之后又踏上征程,走过那么多风景,无一例外,全部错过。对此,梁文博也充满了遗憾:“以后有时间,还是想把那些没好好看过的城市重走一遍,多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在摄影棚,为梁文博摆Pose时破费周折,摄影师在一旁大叫:眼神,眼神,不要看球杆,看镜头!原来,多年的职业生涯已经让梁文博养成了一种职业习惯,只要持杆,哪怕是玩具杆,也忍不住要瞄准,时刻准备出击。我们还担心非演艺明星的他能否放得开,结果,梁文博的妻子雪娇站在一旁,一脸淡定说:“表情?他最会做表情了!要多少有多少,笑起来最好看!”

Q:从事斯诺克运动,给你带来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A:能够把兴趣变成职业是非常幸运的事,付出就会有汇报。我觉得能够凭借爱,一直坚持下去,并且向梦想冲击,就是斯诺克带给我的最大幸福。

Q:斯诺克赛场上输赢莫测,如何保持好心态?

A:斯诺克不是爆发型运动,选手的职业生涯很长,要保证有好的成绩,就不能急躁。稳定状态,不断总结每次比赛。在现场,大脑快速运转,因为输赢只在一、两个球之间,一霎之间可能比赛就输掉了,上场之前研究对手的战术、球风,临场不慌最重要。

Q:对于比赛我们聊了很多,但对普通读者来讲,想入门斯诺克,应该做什么准备?

A: 多看比赛!看得多了,更了解规则,也更能发现乐趣。然后在亲自去打,了解自己的球风路数。每个人特征都不一样,不必盲目追随。

Q: 那在现场,如何做个好观众呢?

A:不能出声音,不要有闪光灯。其实如果不是真的喜欢台球,去现场恐怕要睡着,很闷的。

但现在的观众都特别好,很了解斯诺克的赛制和规则,看比赛就能享受更多乐趣。

Q:最想对家人说的话

A:现在常年比赛,没时间陪小孩,以后一定多陪陪家人。是家人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作者/Koma 摄影/邓熙勋 化妆/张恩鹏(东田造型)

标签:
最新资讯
更多行业观察 相关推荐
头条新闻
最新资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