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履薄冰 ​方圻:凡事要「亲临病人」,诊断要「如履薄冰」-当代健康
换个姿势看新闻,换个态度看中华!— 当代健康
分享到:

如履薄冰 ​方圻:凡事要「亲临病人」,诊断要「如履薄冰」

2019-01-06 17:13:05 来源:[db:出处]编辑:fashion浏览次数:0

如履薄冰 ​方圻:凡事要「亲临病人」,诊断要「如履薄冰」

(原标题:如履薄冰 ​方圻:凡事要「亲临病人」,诊断要「如履薄冰」)

我国闻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北京协和医院声誉院长、原内科学系主任、主任医师、一级教授方圻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 2018 年 1 月 30 日 9 时 49 分逝世,享年 98 岁。


图 方圻教授 

方圻本籍安徽定远,1920 年出世在其时的北平。

在方圻的记忆里,弟弟总是因为一些小伤而浑身出血,后来才知道弟弟患的是血友病。每次弟弟出血,一家人无计可施,只能等着医师上门。

仍是孩子的方圻看着浑身是血的弟弟,在惧怕失掉弟弟的惊骇与期盼医师快点上门的等待里度过了幼年,正是这种惊骇与等待的交错让方圻挑选了医学。

1938 年,18 岁的方圻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医学院医预系,因为战役,1941 年方圻转入北平协和医学院就读,并先后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成都华西大学医学院。


图 早年方圻

1946 年,26 岁的方圻结业并取得医学博士学位,被分配到天津中心医院作业,1948 年调入北京协和医院。

方圻在北京协和医院作业期间,遇到了自己终身的恩师——协和内科主任张孝骞。战役期间曲折多地肄业的方圻在严师的教训下,心无旁骛的投身临床作业,练就了厚实的基本功,更以学识渊博、和蔼可亲以及无人能及的仔细情绪著称。

方圻从协和的张孝骞先生那里承继了了受用一辈子的座右铭:凡事要「亲临患者」, 确诊要「如履薄冰」。

方圻刚做住院医师时,有不明白之处前去讨教,张先生都要问他:「亲身看过患者了吗? 对他的病史了解多少?」然后一点一点地对着病历诘问细节,直到方圻发现有哪些问题没有留意到,有哪些查看还得做中止。

谈及教师张孝骞先生的谨慎和仔细,可用一个比如阐明,曾有一位女患者。症状独特,一患感冒就休克。

张孝骞对这位女患者有似曾相识之感。在和女患者说话时,张孝骞记起 30 多年因难产而承受医治。但那时的病历也已化为乌有,他下班今后,回家翻箱倒柜,一本一本翻阅多年来门诊或查房时总是随身携带的记载病例的小簿本,他俄然想起来了——那次难产从前有过大出血,这会引起脑垂体坏死,导致脑垂体机能减退,因而造成了甲状腺、肾上腺等内排泄缺乏和应急反响的缺点,在遭到紧迫感染时,就或许发生休克。

患者的阳性血清浊度实验,正是甲状腺机能减退、血脂质添加的成果。所以确诊席汉氏综合症。患者服用了甲状腺片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作代替医治,病况很快好转。

另一位下肢沉重,活动困难达三年之久的患者。医师各样不得其解,成果张孝骞在患者右侧腹股沟处发现了一个不大的肿物,而这个肿物此前没有引起全部大夫的留意。

张孝骞仔细查看了肿物的形状、巨细和硬度,对在场的大夫们说:「这大约就是病根!这个肿块或许排泄某种激素类物质,导致钙磷代谢反常。」后来患者切除了肿块得到康复。病理确诊证明,肿物为一间叶瘤。这种稀有病全球只报导过 7 例。

张孝骞还曾怒斥一名高材生:「你不要自以为聪明或许把书本读熟了,就会成为一个高超的医师。严格说来,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小看临床的人,是不配当医师的!」

方圻曾回想他的教师张孝骞,「教师终身从未脱离过患者,直至 85 岁高龄,还坚持 1 周 2 次门诊、4 次查房的惯例。患者的全部,在孝骞教师眼中永远是第一位的。我在跟随他的 40 年临床作业中,从来没有见过他对诊视患者表明过厌烦,巡诊时即便遇到并不十分复杂的病例,也从未见他懈怠或掉以轻心。他曾不止一次地讲:『许多医师不愿意多参与门诊作业,把门诊当作一种担负,而不知在门诊作业中,常能够见到你所没有见到过的患者,遇见你所从未遇到过的问题,引发你的考虑。即便一天下来,你没有遇到什么特别的状况,但总能够加深自己的履历,因为没有两个患者是完全相同的,正好像没有两张肯定相同的面孔相同。』」

图 方圻(右)与张孝骞教授(中)等一同掌管临床教育

把协和的风格带到阜外

1956 年,对方圻来说非常重要。

这一年,方圻成为国家领导的保健医师,并与协和内科心组的几位教授调入刚刚建立的阜外医院并担任内科主任,与吴英恺一同参与到阜外医院的创立作业。

其时方圻 36 岁,正是人生和作业生涯的黄金期,虽然协和医院前史更为悠长,为医师供给了更好的作业环境,方圻仍然对创立我国第一家心血管专科医院兴奋不已。

方圻将张孝骞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和谨慎的作业风格带到了阜外,内科大查房时,方圻要求管床医师不能看病历,对患者的状况要一目了然,信口开河。

在作业中一丝不苟,严峻的方圻对下级医师却是不惜教导,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得到了医护人员和学生的尊重与敬爱。

黄宛被任命为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组主任时,北京协和医院只需一台 1928 年出产的陈腐心电图机。心电图机的中心部分—「导丝」还断了,黄宛与方圻一同把它组装了起来。之后方圻与黄宛教授一同开端了心电图的使用和推行,遍及了我国心电图机的使用。

心电图机组装好后,协和医院在全国各大医院接收学员,每期五六名,学时为 6  周左右。那时没有多媒体之类教育设备或幻灯片等,黄宛和方圻拿着长达三尺多长的木制的「两脚规」,在黑板上比划,丈量心电图的各项数据给我们了解。

黄宛与方圻还在 1956 年在我国首要展开心脏导管查看技能,并进行了先心病心血管病的研讨作业,为今后的血液动力学监测奠定了根底。陈灏珠也曾参与过黄宛和方圻两位教授掌管的「心脏导管观摩班」。1959 年,方圻调回了北京协和医院。


图 1957  年,全国首届心导管学习班合影(前排左起:翟树职、邵孝鉄、翁心植、黄宛、方圻、傅世英、孙纹曾;二排左起:陈在嘉 2、陈新 3;三排左起:刘士珍 1、赵易 2、陈灏珠 3、陈思聪 7)

一直重视高血压防治

1978 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建立,方圻作为接连三界的副主任委员,大力推进了我国高血压防治作业的开展,安排参与了我国高血压防治的屡次全国性普查作业。

1986 年,时任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学会常务委员的刘力生建议安排高血压联盟。

在高血压联盟准备开展期间,正是方圻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会的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副主任委员时期,他对高血压联盟的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效果,对高血压联盟参与世界高血压联盟(WHL)做了许多推进作业。

在方圻的推进下,高血压联盟于 1991 年同我国医学科学院,我国协和医科大学一起召开了高血压、冠心病世界学术会议,一起举办了「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与临床实验最新发展讲习班」,来自全国的 362 名医师参与学习。尔后,该类大会和学习班每年举办一次,促进了我国心血管、高血压防治作业的遍及和发展。

因为方圻与阜外医院的根由,他也直接促成了高血压联盟与阜外医院等协作安排参与的多项国内外高血压、心血管病大型临床研讨课题。在高血压联盟参与的世界卫生安排(WHO)开展我国家心血管健康项目研讨中,方圻也静静的做了很多作业。

从患者身上学到东西重要,仍是全身心诊治患者重要?

关于以性命相托的患者,方圻的爱情也经历过生长和改变。前期的时分,方圻以为只需练好技能,把患者医治好最为重要。主意的改变或许是长时间堆集,一个诱因导致的生长或许只在一会儿。

一次方圻的一位搭档曾因医治的患者都是惯例疾病,没有学到东西而长吁短叹,方圻俄然意识到,患者和医师之间应该是什么关系?从患者身上学到东西重要,仍是全身心去诊治患者重要?医治患者,是出于医师的本分,或许还带着怜惜与怜惜,把自己设定为解救他人的人物,没有从患者视点去考虑问题。

方圻从此改变自己的主意,挑选了一心一意的为每位患者效劳,真实酷爱患者,完成了从一名一般医师到大医的改变。


图 方圻在射频融化技能学习班上(前排左 1  陶寿淇、左 2  汪丽蕙、左 3  方圻、左 4  顾复生、左 5  吴宁;后排左 2  刘士珍、左 3  高润霖)

方圻每天都要问自己,我情绪上是否有短缺的当地,还有什么做的不行。这么多年来,不管是医治一方富甲仍是劳苦大众,方圻一直能不忘初心,天公地道。

在方圻的手中,发明了很多的医学奇观,1984 年,原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艾刚阳心脏病发生晕倒,抢救过程中,方圻将几度血压为零,昏迷了 60 个小时的艾刚阳抢救过来。

1993 年,《人民日报》社某副总编突发心脏疼痛,生命危在旦夕,方圻又将这位呼吸中止十分钟的高龄患者抢救回来,发明了生命的奇观……


图 1983  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委员合影(前排左 5  为方圻)

这样的事例不计其数,方圻当国家领导人以及担任医院领导者期间,不管作业多么繁忙,一直没有脱离临床一线。他接诊的每一位患者都得到了和国家领导人相同水平的详尽医治。

方圻坐诊时,诊室里边的总会放一把椅子,关于每一个进来的患者,方圻都会站起来恭顺的请他入座,细细的进行问询医治。

不管赤贫富有,在方圻心中,他们都是自己需求关心和治好的人。

本文转载自《我国循环杂志》,文章已取得授权。

内容来历:杨进刚主编. 《不忘初心—叙述·见证阜外医院 60 年进程》.  我国科学出版社(2016).

最新资讯
更多养生之道 相关推荐
头条新闻
最新资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