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城的百年变迁都在这15部电影里了)
从清代末年到世纪之初,北京城的百年变迁被电影捕捉,为我们留下了了解这座城市最直观的影像记忆。
百老汇电影中心曾经举办过“胡同影戏”主题展映,描述了北京的胡同、大杂院文化和市民故事,熟悉的京腔京韵令人倍感温暖亲切。而我们在这里也试图用电影窥探这座城市的某个侧面。更反思进入21世纪以后,电影中的北京,更多只是作为一个符号化背景出现,那独特的城市韵味和市民生活场景,越来越稀缺,越来越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清代北京:波诡云谲,瞬息京华
清宫电影中,旧日北京幻化作充满阴谋和权力斗争的皇家宫殿。做着千秋大梦的帝王却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时代的大潮推着末代皇帝,也推着北京这座城市。
《末代皇帝》
时间:1987年
导演:贝纳多.贝托鲁奇 BernardoBertolucci
主演:尊龙、陈冲、邬君梅、彼德·奥图
一个进自己原来的宫殿还要买票的皇帝,最能代表这座城市甚至是这个时代的巨变。
《西洋镜》
时间:2000年
导演:胡安
主演:夏雨 杰瑞德·哈里发 歌洋
故事根据1905年任景丰、刘京伦拍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故事改编而成。电影借由“西洋镜”这个洋玩意儿,顺势管窥了清末人文景观,流露着浓厚的北京味儿。
近代北京:城中百态,酸甜苦乐
影片中描写的社会,无论光明还是黑暗,如今都已淡去,但是那浓郁的北京风土人情,市井人家的起居活动,集市胡同的往来音容,却愈发的鲜明浓厚。
《骆驼祥子》
时间:1982年
导演:凌子风
主演:张丰毅,斯琴高娃
张丰毅饰演的祥子高大而结实,轮廓分明的脸,赤裸的上身和背,晒得黝黑的皮肤,汗湿的手巾和残破的褂子,拉车时,总会露出古铜色的小臂,这是中国农民的憨厚朴实,健康,甚至是性感。斯琴高娃饰演的虎妞则是电影最大的亮点,她强悍、能干、又自主,甚至在她的身上体现出了许多现代女性的特质。
《城南旧事》
时间:1982年
导演:吴贻弓
主演:沈洁,郑振瑶,张闽,严翔,张丰毅,袁佳奕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离别多,一个孩子眼中的种种离别,美丽而深邃。电影里僻巷的驼铃、挑担剃头的情景,沿街的卖唱,井台的打水,小学生放学的画面,丝丝入扣,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功利心。难怪原著里林海音写道,“我所经历过的许多大事,都淡忘了。而这些童年的琐事,无论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却永久、永久地刻印在我的心头。”
《春桃》
时间:1988年
导演:凌子风
主演:曹前明,刘晓庆,姜文
“换取灯儿嘞——”春桃悠扬的声音响在三十年代老北京的狭长小巷子里,她穿一身旧衣裳,戴一顶破草帽,背着大大的筐子,把穷人家的破纸收来,换给他们“取灯儿”,也就是点火用的火柴。当她回到家中,换下破旧衣裳,对着自己的男人们绽开明朗的笑容—— 仿佛春天的桃花一样美丽。
50-70年代的北京:花儿朵朵,阳光灿烂
50-70年代的生活就像如今的黑白老电影,甚至连衣服的颜色都要靠想象。
《祖国的花朵》
时间:1955年
导演:严恭
主演:张圆,赵维勤,李锡祥,张筠英,郭允泰
崔永元的《电影传奇》在播出《祖国的花朵》时说,还记得童年是什么时候离开的吗?虽说电影是特殊时代的产物,但承载了我们太多的记忆,包括那首《让我们荡起双桨》。
《阳光灿烂的日子》
时间:1995年
导演:姜文
主演:夏雨,耿乐,宁静
影片的最后,马小军跃进游泳池,不断沉浮。光影交错中,他看到岸上的人们伸出手给他。那是他少年时代的一切。那些人却一次次将他踢回水的深处。他慌乱四顾,绝望地呛水。反复之后,岸上的人影渐渐模糊消失。马小军终于发现其实整个游泳池除了自己别无他人,青春也就这么戛然结束了。
80-90年代的北京:文化冲撞,最美时光
彼时的北京,还遗留着历史带给这座城市的最后气韵。人们并不知道再过几年,一场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运动就要开始。
《二子开店》
时间:1987年
导演:张暖忻
主演:马晓晴,王全安,贾宏声,金铁峰
一部充满京味的陈佩斯喜剧,是转型期的一次中国社会民生百态的素描画。影片充满了老式幽默手法。二子高考没有考上,个体户干的也辛苦,但是给人的感觉是没什么,照样活得好好的,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生活依旧很美。
《顽主》
时间:1989年
导演:米家山
主演:张国立,潘虹,梁天,葛优,马晓晴
骚动的80年代,彷徨的北京街头,一切都是刚刚开始,正如片头曲唱的“这里的高楼一天比一天增多,这里的日子并不好过”。到底是长发青年那一瞬的回头,还是交警怪力乱神舞动的双手?“替人排优、替人解难、替人受过”,3个毛头小伙做起了时代的救世主,凭着嘴里的京片子和至诚的心,未来充满未知,未来仍有希望。
《北京,你早》
时间:1990年
导演:张暖忻
主演:马晓晴,王全安,贾宏声,金铁峰
整部片子连贯流畅,像首浅吟低唱的曲子。平淡自然朴实,不修饰,不做作,不夸张。这个故事片,甚至比纪录片更准确更精练的记录了那个时期,那个亚运会前的北京,那个小民百姓刚体验到开放的中国,当然,还有正值好年华的贾宏声与马晓晴。
《大撒把》
时间:1992年
导演:夏钢
主演:葛优,徐帆,张惠中,李婷,刘艺,盖丽
九十年代的北京,大波浪,大墨镜,长风衣,宽松的毛线衣,徐帆气质出众,遇上了同样寂寞而浪漫的葛优。北京城是一大排长途电话机,是大年初一的百货商场,还是除夕夜的赵忠祥……
世纪之交的北京:城市进化,日渐浮躁
出于新旧两个世纪交错的北京,城市化进程已经迫不及待的展开,人们的观念也在日新月异。但是表现北京味道的电影,在这个时期之后,就几近湮没了。
《有话好好说》
时间:1997年
导演:张艺谋
主演:姜文,李保田,瞿颖,葛优
以拍摄乡土题材影片而蜚声国际的张艺谋,97年出人意表地推出了这部都市喜剧片。事实上片名已经为我们昭示了,生成片中诸多戏剧冲突的源头乃是“对话的失败”。片中的人物也都在对这种失败有所认识的情况下,使出浑身解数来自主地加以挽回,于是在众人争相努力扭转败局的情况下,故事情节呈现出汽车刹车失灵般的“失控”局面。臧天朔的歌声和安红所住的楼区明亮的太阳光线,更让整个电影都充满了急躁和切进。
《甲方乙方》
时间:1997年
导演:冯小刚
主演:葛优、何冰、冯小刚、刘蓓
大陆贺岁片的开山之作。电影里的角色个个出彩,个个鲜活。
新世纪的北京:身虽华丽,心已茫然
进入21世纪的北京,无可奈何的从八九十年代相对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被生生拉入到车水马龙的繁忙世界,城市化问题、外来人口问题,传统文化保留问题,还有新一代的成长,似乎让每个人都陷入了困境......
《我们俩》
时间:2005年
导演:马俪文
主演:宫哲,金雅
一个80多岁的老人孤独地住在北京的一个四合院里,一个20出头的女孩因租房的缘故,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观念,还有她们各自的“小算盘”,让彼此争吵不断。可是经历了一年的争执和磨合,她们不自觉地互相依靠,难以割舍。
《剃头匠》
时间:2006年
导演:哈斯朝鲁
主演:靖大爷(靖奎)
电影《剃头匠》以纪录和讲述的形式描述了一个老人恬淡而平凡的生活。敬大爷是个九十三岁高龄的耄耋老人,他有八十多年的剃头经历,至今仍住在北京胡同的大杂院里,过着北京城内最底层最普通也是最平淡的生活,他经常给老主顾们上门剃头、聊天,回家后拨弄着自己那座每天慢五分钟的老座钟,他希望每个人(也包括他自己)干干净净的来到人世,也希望人们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离去…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