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病历关于抢救生命 昂贵的生命:俗称“瓷娃娃”的PKU患者-当代健康
换个姿势看新闻,换个态度看中华!— 当代健康
分享到:

人文病历关于抢救生命 昂贵的生命:俗称“瓷娃娃”的PKU患者

2019-02-13 09:45:44 来源:[db:出处]编辑:fashion浏览次数:0

(原标题:人文病历关于抢救生命 昂贵的生命:俗称“瓷娃娃”的PKU患者)

苯丙酮尿症,一种稀有的遗传代谢病。患有这种疾病的人,会渐渐变傻,自残,乃至逝世。

每天早上,幼儿园加餐的时分,4岁的琳琳(化名)都高兴肠从教师手中接过妈妈为她预备的小零食。她很喜爱这些酸奶啦、曲奇啦,因为妈妈告诉她,这些都是全幼儿园里最好的。而妈妈没告诉她的是,这些也是最贵的。

琳琳的零食悉数产自外国,小小一盒酸奶12元,小小一块曲奇7元……你觉得这又是一个溺爱孩子的家庭吗?不,你猜错了,这仅仅一对爸爸妈妈在倾其一切地保持女儿的生命,因为他们的女儿是一个苯丙酮尿症(PKU)患者。

贵重的生命

苯丙酮尿症,一个拗口的姓名,它很少出现在群众面前,它是一种稀有的遗传代谢病,均匀人群发病率低于1/10000。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因为体内一种酶缺少或活性缺少,形成体内苯丙氨酸(组成蛋白质的一种氨基酸)无法分化、代谢,在血液中聚积,并危害大脑,让患者渐渐变傻,自残,乃至逝世。

因为天然蛋白质中都含4%-6%的苯丙氨酸,远远超出患者所能承受的健康极限,因而,他们有必要严格操控饮食,这意味着,他们将终身与肉、蛋、奶、豆制品绝缘,乃至一般的米、面临他们都像毒药一般。

小琳琳是不幸的,她是在刚满月时被奉告患有PKU,从那时起,琳琳再也没有喝过妈妈的乳汁,尚在襁褓中的她只能靠特别的(苯丙氨酸含量为零或很少)奶粉、蛋白粉维生。“所谓奶粉,其实仅仅个安慰人的姓名,它没有一点点奶的成分,冲出来完全是生马铃薯的滋味。”琳琳妈说。每次想到琳琳一辈子也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享用牛奶的甜美,琳琳妈就无比心酸。

长大些后,琳琳吃的米、面也都是通过特别处理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滋味奇怪,一般人无法进口。为了让孩子的饮食尽量丰厚一点,琳琳爸妈只能花大价钱从国外购买。一个4岁的孩子,每个月的食物开支都在4、5千元。

但是,相对来说,琳琳还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她及早确诊,及早操控饮食,爸爸妈妈有钱购买国外特食,再加上竭尽全力的呵护,这一切使得4岁的琳琳聪明伶俐、精力充沛,和同龄小朋友没有任何不同。而21岁的小鸥就没有这样的走运了。

因为PKU十分稀有,所以小鸥在之前很长时刻里一向被误诊为脑瘫,比及确诊PKU时,他的大脑现已遭到不可逆的危害,智商只相当于幼儿园小孩。为了不再持续恶化,小鸥有必要吃特食,而即便是国产的特别米、面和蛋白粉,每个月也高达3600元,这是一家人最沉重的担负。为了削减开支,小鸥妈妈每天去菜商场捡他人丢掉的菜叶做菜。

而更多的PKU家庭,即便捡菜叶也无法保持孩子贵重的特食费用,只能挑选抛弃,眼睁睁看着孩子变得痴痴傻傻,用脑袋撞墙自残,最终许多孩子死于严峻的营养不良。

在一切被WHO确定的稀有病中,PKU在我国算是最受注重的,北京从1985年开端对新生儿进行PKU筛查,但因为是收费项目,所以筛查率很低,直到2008年,PKU才被列为强制项目,筛查率到达90%-95%。

在外国,稀有病患者是受政府照料的。比方,美国马里兰州,政府免费供给特别奶粉和蛋白粉到孩子18岁;日本则会免费供给医治及奶粉、蛋白粉直到20 岁,20 岁后患者也只需自己担负30%。

而在我国,以北京为例,奶粉、蛋白粉只免费供给到孩子6岁,之后就悉数自费,十分贵重。更贵重的是,有些PKU患者还需要终身服药,这种药在日本的价格是每个月300-500万日元(相当于24-40万人民币),政府报销70%。我国现在没有进口这种药,即便进口了,一个月几十万元自费药,谁出得起?

稀有病药物之所以如此高价,是因为关于各种稀有病来说,这些药是仅有的,没有竞赛,厂家享用自在定价。实际上,因为患者太少,商场太小,即便自在定价,也稀有药厂愿意为稀有病进行研制,均匀“10年(时刻)10亿(美元)”的新药研制本钱,用在稀有病这儿,明显不如用在心脑血管疾病等常见病那里合算。为此,美国1983年通过了《孤儿药品法案》(稀有病也叫孤儿病),从税收、专利等方面给予药厂多种经济影响,这才推动了一些稀有病有药可医。

此外,《孤儿药品法案》还规则,任何商业保险公司不能回绝稀有病患者的投保,稀有病患者只需每年比一般人多付出1000美元的保费,就可以运用任何药物,一切费用由保险公司承当。所以,尽管药物定价颇高,但因为政府大力承当,所以患者在医治中并不需要出太多钱。

不仅是美国,我国台湾地区在2000年也拟定了《稀有疾病防治及药物法》,对稀有病患者运用的药物和保持生命所需的特别营养品,实施全额报销。

但是在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法令。尽管各地政府对一些稀有病给予或多或少的补助,但仍然缺少制度上的清晰保证,昂扬的医治费用根本都压在了患者个人身上,直接压垮了一个又一个家庭。

为了引起政府的注重,得到制度上的保证,我国各个稀有病安排现已接连数年向两会递送资料,叙述自己的窘境与期望,呼吁尽快将稀有病立法,从制度上,集全社会之力救助稀有病患者。

2009年8月,我国民间的稀有病安排“瓷娃娃关心协会”设立了“瓷娃娃稀有病关爱基金”。截止2010年末,基金共承受捐款140余万元,他们用这些钱赞助了200多个稀有病患者。尽管分摊到每个患者头上,这些钱仅仅无济于事,但对许多家庭来说已是济困扶危。

为了琳琳,妈妈辞掉了作业,每天研讨食谱,用有限的资料制造各种零食。她常常夸奖琳琳是最美丽、最聪明的。琳琳高兴、自傲的笑脸,就是妈妈最大的期望。

见琳琳妈曾经,我一向幻想她是一个面色瘦弱、失望懊丧的女性,见了才发现,她竟然那么达观、那么有生机。这种达观和生机深深打动了我。后来在PKU联盟的相片墙上,看到很多欢笑着的孩子,也让我感到十分高兴。尽管稀有病自身是沉重的,但这些人,患者以及他们的家人,这些人把日子过得活跃、高兴、充满了力气与期望。祝福他们的愿望提前成真!


最新资讯
更多医学聚焦 相关推荐
头条新闻
最新资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