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一名医务工作者参与美国远程会诊亲身经历)
作为一名医师,从医学院结业现已十多年,现已数不清问诊过多少患者,这次有幸作为院方代表,辅佐参加一次海外长途会诊,让我有时机接触到国外先进医疗经历,我倍感侥幸。没想到短短一次会诊,却给我带来了许多感触。
简单说一下患者状况吧,患者是我院肿瘤科的一名喉癌患者,现已丧失了言语交流才能。也许是我还年青,英语水平也敷衍了事,医院找到我辅佐这次海外长途会诊,协助患者陈说病况以及病例。会诊进程一切顺利,患者也得到了想要的医治定见,这些不用多说。我想说一下的就是中外医师问诊时的差异。
参加进程
专家首要对患者的病历进行了具体的问询和状况核实,之后对患者现在发生的不良反应做出了判别,并给出解决办法,之后针对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并给出往后的医治办法及注意事项。整个会诊进程比较流通,专家非常敬业,业务水平很高,翻译非常精准,网络明晰程度很好。
比照中美医师差异
1. 我国医师比较重视患者生计期,美国医师愈加重视患者的生计质量;
2. 我国医师遍及医治情绪急进,美国医师更倾向于依照患者的病况开展顺势给予医治;
3. 我国医师更多的是面临「怎么治」,美国医师面临的更多是「怎么防」;
4. 我国医师缺少人文关心,美国医师重视医患相等交流。
所暴露出的中美医疗环境差异
1. 国内医师患者一般是不对等的联系,患者一般感觉自己处于弱势的一方,这是国情所造成的,也是身为医务工作者的无法;国外更趋向于医患相等,患者相对放松;
2. 国内医师常常给出不置可否的答案,这与国内医师的生计状况有很大联系,可是反馈给患者的信息就是国内医师不行专业,而美国专家不同,他们更尊重事实,没有好的医治办法就是没有,这是让患者判别本身病况的重要依据;
3. 在国外医师引荐患者进入药物试验小组是常态,而在国内这种状况由于医疗危险太大,简直不存在;
4. 国外医师尽量防止患者过度医治,由于医疗不是创收职业,这与国内医疗环境相反(并不是悉数医院皆如此,可是的确存在这种现象);
作为医师谈谈我的感触
1. 专家的专业水准不容置疑,谨慎程度值得国内医师尤其是我的学习;
2. 常常参加这样的会诊,能够接触到国外的最新医治理念,对进步本身医疗水平有非常大的协助;
3. 专家非常交心,在申诉病况和医治计划时语速放得比较慢,期望咱们都能听懂,这样的小行为很感人,诚心觉得这点超级赞,透露出以人为本。
这些就是一点点小小的感触,也是这次会诊给我带来的收成。科技的开展的确为医疗带来了更多挑选,我对长途会诊的观点也有了更完全深入的改动。期望不久的将来,我国医疗环境也能跟着咱们的尽力而改动,进步咱们的医疗作用,这也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尽力的方针!
感谢丁香园站友@心肝甘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