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精准医疗是指以个体 蔡三军教授:精准医疗时代下结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全体呈上升趋势。自精准医疗计划提出以来,结直肠癌的个体化医治也一直是咱们十分重视的范畴。2017 年 9 月 15 日,复旦大学隶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蔡全军教授接受了丁香园的采访,为咱们介绍了断直肠癌的医治现状和精准医疗年代下结直肠癌个体化医治的现状与展望。
ccvideo我国结直肠癌发病和医治现状不容乐观
近三十年来,跟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行进及人口老龄化,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显着上升,年均增长率已达 3% 以上。不同区域结直肠癌发病率有必定差异,据相关材料计算上海市结直肠癌年均增长率为 4%,仅次于居首位的肺癌发病率。而在台湾和香港,结直肠癌发病率居于恶性肿瘤首位。
精准医疗年代下结直肠癌的个体化医治现状
首要咱们要区别肿瘤个体化医治和精准医治两个概念。个体化医治的实质是依据肿瘤患者的详细生物学特色挑选适宜的医治办法,包含内科医治、外科医治、放射医治等。而精准医治是一种根据前沿技能的快速行进而展开起来的新式医治形式,着重经过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检测来反映患者和肿瘤的生物学特色,判别患者的预后以及哪种医治对患者更有价值,为患者拟定个体化医治计划,现在要点重视内科医治和预后。
怎么挑选适宜的医治药物是困扰结直肠癌医治的一个关键性难题,现在有一些新技能能够辅导结直肠癌的个体化医治,如基因检测。关于 K-ras 基因突变的患者,不挑选西妥昔单抗而是选用贝伐珠单抗医治;关于 BRAF 基因突变患者,运用三药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医治;关于错配修复基因缺失型晚期结直肠癌,选用 PD-1/PD-L1 单抗医治。
基因检测辅导下靶向药联合医治也是结直肠癌医治方向之一,现在国际上正在展开一些靶向药联用医治结直肠癌的临床实验,比方 BRAF 抑制剂(达拉菲尼)+MEK 抑制剂(曲美替尼)+EGFR 抑制剂(帕尼单抗)联用医治 CRC 的临床实验。选用不同靶向药物阻断某通路的不同位点(如 Ras 通路),理论上会取得比较好的作用,但现在尚无比较成功的临床实践事例。即便临床实验成功,实验成果转化到实践临床使用中还需要阅历绵长的进程。
现在基因检测检测辅导下的结直肠癌个体化医治处于精准医疗的初级探究阶段,关于精准医疗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不可否认,靶向医治、个体化医治是精准医疗未来的展开方向,为精准医疗的下一步展开打下根底。
精准医疗年代下结直肠癌的个体化医治发展
除了基因检测外,国内外还有一些新技能能辅导结直肠癌的个体化医治,如药敏实验。药敏实验能用于靶向药物、化疗药物、靶向药物联合的作用猜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研讨者就开端使用裸鼠肿瘤栽培安排来做药敏实验,但耗时长、成功率低。近年来药敏实验首要包含有体内药敏(患者异体肿瘤移植模型,PDX)和体外药敏检测,但因 PDX 价格过高而临床使用很少。
现在国内呈现了一些新的药敏实验办法,如智康博药公司研制的体外药敏检测技能。与以往原代细胞培养技能不同,他们进行高挑选性地肿瘤细胞增殖,构成肿瘤细胞群,树立肿瘤安排微环境;从第一代 MTT 检测展开到第三代条件重编程(Conditional Reprogramming,CR)微肿瘤检测,这是技能上的改造,首要体现在:肿瘤细胞培养成功率行进(>90%)、药敏检测耗时短(两周)、准确度高和相对误差小。现在智康博药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医院协作展开相关临床研讨,在一些患者的探究性临床实验上已取得了必定的作用。
小结
自 2015 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提出「精准医学」计划以来,我国紧跟发达国家脚步,在肿瘤等多个疾病范畴都朝着精准医疗方向行进。在结直肠癌的精准医治方面,靶向药物的呈现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期望,未来的展开方向是怎么合理的挑选靶向药物和拟定个体化医治计划。而药敏实验技能的不断改造为靶向药物、化疗药物以及靶向药物联合的作用猜测供给了有力的技能支持,为完成结直肠癌患者的个体化医治奠定坚实的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