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从预告片判定一部烂片的技术 – 《影》)
任何一部电影的预告片,都是出品方为吸引观众而制作的,从而必然剪辑影片最精彩的镜头,进行线性或非线性的组合。如果预告片很差,那么电影必然是烂片。当然,也有的预告片差到没有,比如《爱情公寓》,那么电影本身必然烂到无法形容。
电影的营销一直竞争激烈,出品方深知预告片的重要性,很舍得在这上面花钱,国内的电影也可能请海外团队来剪辑预告片。所以,预告片越做越好,通过预告片判定影片的质量,需要一定的技术,其中的技术含量也与日俱增。
1、外景的多寡——准确度90%。外景多,表明投资大,而制片方舍得投资是因为故事好、剧本硬,而投资大才可能有优秀的导、演、摄、美团队。所以外景占预告片的比例、外景场景的多少,都和影片质量直接相关。一般而言,好莱坞的电影,外景比例高,远远高于国产电影,从而观赏性强、票房高。国产电影,外景比例高的,《英雄》《让子弹飞》,观赏性也比较高。相对的,《长城》在室内搭的景明显多,《芳华》《妖猫传》《邪不压正》几乎都是内景,有的外景也是电脑制作的,可以判定影片质量不太高,至少不是面向大众人群的。《影》,山谷的外景应该是在室内搭的,真的外景不多,影片质量不会太高。
2、航拍的多少——准确度80%。逻辑同上,航拍多意味着场面大,也表明投资多。因为电脑特技越来越发达,真航拍和假航拍有时不容易区分,所以这一招的准确度低一些。国内影片用航拍的不多,这一招主要用来判断好莱坞电影。《影》的预告片,没看到航拍,只有小范围的俯拍。
3、群演的人数——准确度70%,逻辑同上。战争题材的电影,群众演员自然要多,所以这一招的准确度更低一些。即便如此,《满城尽带黄金甲》和《金陵十三钗》都算战争题材,但《黄金甲》的群演明显多,所以观赏性更强,虽然被文艺青年大骂,但不能算烂片。《让子弹飞》的群演人数明显比《邪不压正》多,质量也明显高。姜文的《一步之遥》在他的电影中,群演最多,观赏性也很强,虽然故事被人诟病,但也不能算烂片。
4、演员的表演——准确度95%。表演,是电影最重要的部分,至少是之一,所以通过表演判定影片的质量准确度非常高。判定世界一流演员的表演水平,有难度。但是,对于中国内地演员,却很容易,因为他们有几个难以突破的窠臼,一代一代地继承和重复:
1)突然吼叫:一场戏开始时,语气平缓,表情淡定,甚至面带微笑,突然间,音量增大,语调升高,口气强硬,面目狰狞。比如,周迅在《画皮》中吼叫的“可是我不爱你!”《艺伎回忆录中》的巩俐和章子怡,受的教育隔了几代,却都用突然吼叫,而且都不止一次。形成对比的是,杨紫琼就没有突然吼叫。《影》的预告片不长,演员们却吼叫了n次。
2)眼睛睨视:不正眼看人,在日常中是非常不礼貌的。但是,这却是内地演员的一惯伎俩。两人交谈时,必然有一角色为了显示身份或威严不正眼看另一角色,他们要么摆弄玩物,要么抚摸宠物,而陈道明的标志是闭上眼睛。不知道这是哪个学校哪位老师首创的,现在的所有演员都很熟练,无论是北影还是上戏中戏。
3)无知少女VS野蛮婆妇:这两类女人,会出现在内地所有影视中,至少出现一类,还没有哪部影视完全避开。未婚女人,一定要装嫩,提弱智问题,表现出单纯,完全的善良。《影》中的关晓彤,“那仗什么时候开打?”满脸的懵懂,满目的无知,而且对自己的懵懂与无知表现出十二分的骄傲。野蛮婆妇,更是数不胜数,如《梅兰芳》中陈红饰演的元配,《我不是潘金莲》中的女主角。她们的特点是,性欲强、控制欲强、霸凌欲强,野蛮粗暴,两面三刀,又哭又闹。《邪不压正》中许晴饰演的角色,也很鲜明。
4)痛哭VS傻笑:哭与笑,是情感的两种极端表现。演技出色的演员,会准确地把握感情,很少使用这两种极端的表演。相反的,中国内地的演员,演技简单粗暴,只有一会儿痛哭一会儿傻笑。典型的,《非诚勿扰》中,冯小刚安排演员莫名其妙地哭。
5、标志性人物:疯子和傻子——准确度70%。《影》的预告片中,有类似疯子的人物。至少从《红楼梦》开始,假痴不颠的疯子人物,就是中国文艺作品中最重要的配角。这个人物,经常是编导个人价值观的代言人,经常会指示教育观众,谈论人生感悟,阐释社会哲理。比如,曹禺的《雷雨》,吴天明的《老井》,冯小刚的《芳华》,连黄渤的《一出老戏》也要用疯子制造戏剧冲突。类似的,内地的搞笑,绝对离不开傻子,最典型的是赵本山塑造的人物。还有,给郭德纲捧哏的角色,他们被嘲讽、辱骂、捉弄、欺骗后,就会有观众笑。从比自己愚蠢的人身上获得优越感,是鲁迅痛恨的民族的劣根性。凡是疯子和傻子出现的电影,肯定是为了赚钱而攒出来的本子,质量肯定不高。
6、性暗示——准确度90%。预告片中出现了性暗示镜头,可以肯定影片的质量不高,因为用这种方法只能吸引低级趣味的观众,这是黔之驴的最后一招。如果影片质量过硬,根本不需要用这种下三滥的办法。典型的,《芳华》预告片中女人的换衣、洗澡、游泳,《邪不压正》中的后入式,“Come On"的诱惑。比这些稍隐晦一些的,冯小刚《大腕》中女人生孩子时翘起的大腿,黄渤《一出好戏》中的屁股。
7、造型丑陋程度——准确度70%。逻辑和上面类似,当编导在真善美的方向黔驴技穷时,就会去制造伪恶丑。实践证明,伪恶丑也有市场,许多观众趋之若鹜。以伪恶丑作为卖点的电影,预告片中的表现是丑陋的造型。比如,郑保瑞的《西游记》系列,袁和平的《奇门遁甲》。
8、类型程度——准确度70%。科幻电影、动作电影、喜剧电影、惊悚电影、爱情电影、文艺电影,除了后面二种,前面几种都有明显的类型标志,都可以通过预告片中的类型程度,来判断电影的好坏程度。通过预告片让观众确认影片的类型,是非常成熟的市场化操作。而中国内地,经常还会有文艺片才最艺术、最难拍的误导,从而出现了“杂合电影”,但这种电影的质量非常不稳定。《影》也属于“杂合电影”。
9、重复自我或抄袭他人的程度——准确度90%。逻辑很明显。最典型的抄袭是开心麻花团队,他们的每一部电影都是抄袭。《影》的预告片,武打动作,毫无新意。武打时的水滴飞溅,既像《英雄》又像《一代宗师》。
综上,只看预告片即判定一部好片,基本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术,通过预告片来断定一部电影是烂片,是顺理成章的,而且可以非常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