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钙蛋白T临床意义 心电图讲座:ST-T改变的临床意义-当代健康
换个姿势看新闻,换个态度看中华!— 当代健康
分享到:

肌钙蛋白T临床意义 心电图讲座:ST-T改变的临床意义

2019-01-25 03:29:56 来源:[db:出处]编辑:fashion浏览次数:0

肌钙蛋白T临床意义 心电图讲座:ST-T改变的临床意义

(原标题:肌钙蛋白T临床意义 心电图讲座:ST-T改变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 ST..T改动在反常心电图中最多见。一般综合性医院所查出的各种反常心电图中, ST-T改动约占50% 。ST段和T波代表的是心室复极进程,任何影响心室复极的要素都能引起心电图ST-T发作反常改动。

1.ST-T改动的分类

1. 1 依据病因分类

          

1. 2 依据发作机制分类

1. 2. 1 原发性ST-T 改动 指因为心肌情况反常, 使心室复极反常而引起心电图ST-T发作的改动。临床常见于缓慢冠状动脉供血缺乏、心疼痛、心肌梗死、心室肥壮、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病、药物效果及电解质紊乱等。

1. 2. 2 继发性ST-T 改动 指因心室除极反常, 继而构成心室复极反常所引起的心电图ST-T 改动。临床常见于心室肥壮、束支阻滞、心室预激、室性激动、起搏心律等。

1. 3 依据心电图形状特征分类

             

2.心电图ST-T的正常规模

2. 1 ST段 正常的ST段大都坐落基线上, 但亦可有必定程度的上、下偏移。ST 段向上偏移称为ST段举高, ST 段向下偏移称为ST段下移。ST 段举高在肢体导联和胸导联的V4 ~ V6, 不该超越0. 1mV。在V1、V2 导联ST段举高不超越0. 3mV, V3 导联不超越0. 5mV。ST 段下移, 在aVR 导联不超越0. 1mV, 在其他导联都应不超越0. 05mV。ST 段的正常时限为0. 05~ 0. 15秒。ST段改动包含ST 段的下移、举高、延伸及缩短。

2. 2 T波

2. 2. 1 T波的形状 正常T波的双支常常不对称, 前支较缓慢, 后支较峻峭, 顶端较圆钝。

2. 2. 2 T波的方向 正常的T 波, 在Ⅰ 、Ⅱ、V4 ~ V6导联直立, aVR 导联倒置。在Ⅲ、aVL、aVF、V1、V2导联, 能够直立、双向或倒置, V3 导联多为直立。若V1、V2 导联T波倒置, V3 导联能够呈现浅倒置、低平或双向。但V1、V2 导联T波若直立, V3 导联则不能够倒置, 不然反常(图3- 1)。



2. 2. 3 T波的振幅 正常的T 波, 在Ⅰ、Ⅱ、V4 ~ V6导联T 波不只应直立, 其振幅也应不低于R 波的1 /10, 不然称为T 波低平。如V1、V2 导联T 波直立, 其起伏不该高于V5、V6 导联。

3. ST-T改动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上ST 段、T波的体现超出以上规模时称为ST-T 改动或ST-T反常。引起ST-T 改动的病因繁复, 据Levine不完全的计算约67种。从心电图形状特征看, 大都ST-T 改动不具备特异性, 不能依此判别某种疾病, 这部分ST-T 改动称为非特异性ST-T改动; 但有部分ST-T改动的形状特征具有必定特异性, 可提示某种病因, 能帮忙对某种疾病的确诊, 然后被称为特异性ST-T 改动。明显后者对临床更有意义, 故下面主要就该部分做简略介绍。

3. 1 特异性ST-T 改动 心肌缺血是引起ST-T改动最常见, 也是最重要的病因。心肌缺血所导致的ST-T改动随缺血的严峻程度、发作部位及持续时刻的不同而呈不一样的体现。一般说来, 心肌缺血最易导致相应导联呈现T波改动: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 T波直立; 心外膜下(或透壁性的)心肌缺血时,T波倒置。心肌缺血除可引起T 波改动外, 还可呈现损害型ST段改动: 心内膜下心肌损害引起ST 段下移; 心外膜下心肌损害引起ST 段举高。若发作心内膜下心肌损害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时, 则引起缺血部位心外膜导联呈现ST段下移、T 波倒置。

心肌缺血所引起的ST-T 改动大都不具有特异性, 常与其他原因引起的ST-T 改动根本相同。但是, 心电图ST-T 若呈现以下特别形状改动时, 由心肌缺血引起的可能性则大大增加了, 故而在其ST段或T波前冠以“缺血型”、“ 损害型”之类名词。

3. 1. 1 缺血型ST段下移 心电图特色: ① ST 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 05mV; ② ST 段与T 波有清晰的分界点; ③ 下移的ST 段持续时刻> 0. 08秒(图3- 2)。此ST段改动多见于冠状动脉供血缺乏、心疼痛, 故称为缺血型ST段下移.



3. 1. 2 损害型ST段举高 指ST 段呈弓背向上型明显举高。反映心外膜下心肌损害, 见于变异性心疼痛、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脏外科术后等(图3- 3)。



3. 1. 3 缺血型T波改动 心肌缺血可使T波体现为直立挺拔和倒置两种, 前者提示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后者提示心外膜下或透壁性心肌缺血。心电图体现为: ①双支对称; ② 底部变窄; ③不管直立与倒置, 顶端变尖; ④T 波与ST 段有较清晰的分界点。其间双支对称、底端尖利的倒置T波称为冠状T 波(图3-4), 临床上多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也有学者把上述两种T波(直立和倒置)均称为冠状T 波。

值得注意的是, 并非一切深倒置的T 波都是心肌缺血。其他还可见于心肌病(图3- 5)、心肌劳损(图3- 6)及脑血管意外(图3- 7)等。不过经仔细调查, 这些倒置T 波要不双支不行对称, 要不伴有Q-T间期延伸等其他心电图改动, 再结合临床体现,应该不难辨别。另一方面, 心电图正常或无ST-T 改动, 亦不能扫除心肌缺血。临床存在有多支冠脉病变的患者, 乃至少量病例在心疼痛发作时, 心电图却体现正常或仅有轻度的ST-T 改动。故需正确认识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确诊价值。



3. 1. 4 单向曲线 指举高的ST 段与其前QRS波群及之后直立的T波交融在一起, 构成一坐落基线以上的的弓状曲线(图3- 8)。有学者将举高的ST段与这以后直立T 波相交融构成的图形也称为单向曲线, 如图3- 3的V1 ~ V3 导联。单向曲线见于心肌梗死急性期较早阶段。



3. 1. 5 ST-T鱼钩状改动 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呈下斜型下移, T 波负正双向或倒置, ST 段与T 波交融构成一形似鱼钩状的波形, 且常伴有Q-T 间期的缩短。见于洋地黄类药物效果(图3- 9)。

                            

                          

3. 1. 6 帐子状T波 指T 波双支对称, 基底部变窄,顶端尖利, 形似帐子样改动(图3- 10)。见于高钾血症。

3. 1.7 继发性ST-T 改动 因心室除极反常, 导致心室复极反常, 继而引起心电图发作ST-T改动。即在QRS波群形状时刻发作改动的一起, 呈现的ST-T 改动: 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下移, T波低平、负正双向或倒置; 以S波为主的导联ST 段举高, T 波直立(图3- 11)。

3. 2 非特异性ST-T 改动 指ST-T 改动超出正常规模, 但其形状改动不具备特异性, 不能据此判别某种疾病的ST-T改动(图3- 12)。在心电图ST-T改动中, 非特异性ST-T 改动占大大都。



非特异性ST-T改动并非不重要, 但需求结合临床其他资料及动态调查以断定其临床意义.

最新资讯
更多品牌头条 相关推荐
头条新闻
最新资讯
精彩推荐